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503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行星际磁场对极尖区位形变化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Cluster卫星数据,选取2001—2010年期间的616个极尖区穿越事件,研究了行星际磁场(IMF)的大小和方向对极尖区位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z为北向时,随着Bx负向的增大,极尖区的磁不变纬度向高纬方向(极区)移动;当Bz为南向时,随着Bx负向增大,极尖区的磁不变纬度略微向低纬度方向(赤道)移动.Bx正向增大时,极尖区并没有明显移动.Bx对极尖区影响在南半球较为显著,在北半球没有明显规律性变化.此外,随着行星际磁场锥角的增大(>90°),极尖区也随之向高纬移动.当Bz南向时,随着By的负向增大,极尖区在北半球向晨侧移动,在南半球向昏侧移动.而当Bz南向增加时,南北半球两个极尖区的磁不变纬度都朝赤道方向移动;但北向Bz时几乎没有移动.  相似文献   
732.
本文评估了44个CMIP5模式对东亚冬季风环流系统,特别是东亚冬季风指数及其对应的环流和气温特征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CMIP5模式对地表气温和500 hPa位势高度场模拟效果最好,对200 hPa纬向风的模拟次之,而对海平面气压和850 hPa经向风的模拟相对较差.与单个模式相比,多模式集合(MME)的模拟能力要更优,其能够很好地再现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东亚低层偏北风、中层东亚大槽、高层东亚西风急流以及地表气温的空间分布.不过,模拟的环流系统偏强,造成东亚地表气温总体偏低.对于东亚冬季风指数,分别选取基于300 hPa纬向风(I_(Jhun))、850 hPa风场(I_(Wang))、500 hPa位势高度(I_(Cui))、以及海平面气压(I_(Guo))定义的四个指数表征东亚冬季风强度.MME能很好地模拟I_(Cui)和I_(Wang)指数的长期变化,还能合理再现四个指数所指示的东亚冬季风环流和气温的变化特征:对应冬季风偏强年份,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东亚沿岸低层北风、东亚大槽和高空西风急流加强,东亚大陆地表气温和极端低温降低,但变化的幅度比观测结果偏弱.  相似文献   
733.
海表温度系统性观测偏差的订正是开展长历史序列网格化海表温度气候数据产品研制的关键.本文在引入美国SR02海表温度偏差订正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自主研发的全球海表观测定时值数据集,进行了相关参数的优化改进,从而研制了1901-2016年印度洋-太平洋核心海域月平均2°×2°分辨率的海表温度偏差订正数据集.对海温偏差订正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基于自主研制的基础数据和优化改进的方法求解的偏差订正量能有效反映海表温度观测手段的历史变迁,以及海表温度系统性偏差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同时,与ERSST订正量的对比表明,由于优化改进后的方法其阈值计算随空间样本而变,因而其局地变化特征的表现能力更强,且其订正量在观测手段转型期的变化更为明显.相较订正前的海表温度距平(SSTA)场,订正后的SSTA资料与ERSSTv5SSTA间的偏差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有明显降低.其中,偏差误差的缩减比例在37.7%~87.9%之间,均方根误差可降低0.06℃.此外,与国际同类产品的对比表明,本文发展的SSTA订正数据集与国际同类SSTA产品序列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7,且变化趋势类似.从差异对比上看,除中高纬东亚大陆近海区域外,本文的偏差订正数据集与国际上同类产品的SSTA差异基本在-0.2~0.2℃之间.  相似文献   
734.
地球外辐射带是一个高度动态变化的空间环境,辐射带电子通量的变化在磁暴期间尤为明显.要分析潜在的电子动态变化机制,需要排除绝热效应产生的影响.在以三个绝热不变量组成的相空间坐标中,利用相空间密度(PSD)可以反映电子的真实加速和损失情况.本文详细分析两颗范艾伦卫星和三颗GPS导航卫星在2013年3月的同步电子通量观测数据,发现在3月17日磁暴期间,当太阳风动压增大、行星际磁场南向时,辐射带电子通量会发生骤降.进一步将电子通量转换成电子相空间密度并利用不同第一、第二绝热不变量(μ,K)组合条件下PSD径向分布的差异性,深入探究磁暴期间辐射带电子的动态变化机制.结果表明:磁暴初期由于电子的局地加速导致PSD不断上升;磁暴主相期间,由于磁层顶阴影效应以及伴随的向外径向扩散损失导致PSD快速降低;位于不同空间位置的多颗卫星观测为明晰辐射带电子动态物理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便利.  相似文献   
735.
利用AIRS数据交叉辐射定标SVISSR分裂窗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耿明  延昊  马灵玲 《遥感学报》2009,13(5):797-807
利用高精度和稳定的AIRS/Aqua(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 on board Aqua)数据对SVISSR/FY- 2C(Stretched Visible and Infrared Spin Scan Radiometer onboard FengYun 2C)的两个分裂窗通道IR1(InfraRed 1, 10.9 μm)和IR2(InfraRed 2, 11.9μm)进行交叉辐射定标的方法, 并利用赤道附近2006年12月和2007年12月的AIRS和SVISSR数据完成了交叉辐射定标, 结果表明, SVISSR数据与卷积得到的AIRS数据高度线性相关, SVISSR/FY-2C传感器的两个分裂窗通道不仅存在定标误差, 而且定标误差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增大的趋势。相对于AIRS/Aqua测量值, 当SVISSR的通道亮温从220 K变化到340 K时, 2006年12月IR1通道的温度调整量从5.8 K变化到-4.4 K, 而2007年12月IR1通道的温度调整量从6.9 K变化到-5.1 K; 2006年12月IR2通道的温度调整量从2.2 K变化到-1.5 K, 而2007年12月IR2通道的温度调整量从6.3 K变化到-6.1 K。  相似文献   
736.
集合预报在数值天气预报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如何有效提取集合样本信息以提高集合预报技巧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基于中国全球集合预报业务系统(GRAPES-GEPS)的500 hPa高度场集合资料开展对环流集合预报的分类释用方法研究,并对集合聚类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分析。通过在传统Ward聚类法中引入动态聚类的“手肘法”方案,发展了环流集合预报分类释用方法。针对该方法的个例分析表明,对于中国中东部地区环流集合预报的聚类释用方法能够有效地划分出最有可能发生的环流形势类型并提供发生概率。确定性预报综合检验结果显示,集合预报聚类结果中发生概率最高的集合大类相对于集合平均的预报技巧有明显提升,并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提升更明显。总体来看,通过集合预报的分类释用方法划分环流形势类型可以为天气预报提供参考依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7.
SSM/I的云南思茅微波发射率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游然  杨虎  卢乃锰 《遥感学报》2009,13(5):894-906
利用装载于美国国防卫星上的特种微波成像仪SSM/I资料和相应的气象台站观测地面和探空资料, 在微波辐射传输模拟分析的基础上, 对云南思茅的微波发射率特性的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云南思茅地区地表植被覆盖度较好, 地表微波发射率稳定。地表微波发射率有弱的正弦季节变化(变化幅度很小, 最大不超过0.02), 在1—4月有很小的年际变化(发射率最大差异约0.008), 这些在有地面和探空观测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模式模拟得到跟踪订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